close
5工作筆記的產出一定要有「行動」作筆記的過程,就是為了找出最佳行動的思考階段。
使用「看得見」的詞彙:
不知道該怎麼做「看不見」的詞彙 |
應該怎麼做「看得見」的詞彙 | |
討論 | → |
建立「是否在這三週」實行的判斷基準。 |
共享 | → | 將會議記錄整理到一張A4紙中,寄電子檔給會議出席人員。 |
可視化 | → | 將論點彙整成三項,何時之前、執行內容、誰來執行寫在白板上。 |
浸透 | → | 將企業理念畫成一張圖。社長每週說明一次這張圖的意涵。 |
掌握 | → | 訪談相關人員,彙集三個問題點,將對策整理於一張紙上。 |
意識 | → | 隨身攜帶明信片大小的10項確認明細表,分別於9點鐘、13點鐘、18點鐘時進行確認。 |
是否能依據行動基礎思考,關鍵在於「看得見」的詞彙。
- 工作筆記的產出一定要有「行動」。
- 以行動為基礎思考。
- 以行動基礎思考與傳達的秘訣就是使用「看得見的詞彙」
例如,假設你要求部下『麻煩針對那件事情彙整相關資料。』這並不是行動基礎,部下即使在怎麼努力想像,腦中什麼圖像也浮現不出來。看到發出這種程度指令『去做、快去』的領導,一定要趕快撤換掉,因為只是薪水小偷。
相對的,如果是『針對A公司的營業額跟上個月比增加20%的原因,整理出三個重點(是我的話,超過也沒關係),歸納成一張A4紙』這樣的說明,便可以讓部下明確掌握圖像與應涉及的要點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